中文English 欢迎访问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网站!

科普专栏

星空饕餮——记2017天文摄影大PARTY


时间:2017-06-14 作者:史静思 来源:


文/史静思

导语:4月21日至23日,为期三天的“2017天文摄影大师班”在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举行。活动由兴隆观测站和《中国国家天文》杂志联合主办,腾讯网作为媒体主办单位提供了三天两晚的直播支持。活动邀请到来自海峡两岸和香港、澳门的七位天文摄影师担任导师,并邀请四位特邀嘉宾共同指导,共有来自十余个单位超过60名工作人员参与了活动的组织、实施。本文摘选了三日活动中的一些精彩节目,以与读者分享。

 

科研望远镜直播遥远天体

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就是使用兴隆站50厘米口径的科研设备直播观星。使用50厘甚至更大口径望远镜拍星,并不稀奇。但这次我们使用了大口径望远镜“以视频流”的形式“观星”。也就是说,所获得的图像实时显示在视频画面之上,而不经任何后期加工处理。担任直播工作的50厘米望远镜是由德国引进的赤道式、卡塞格林系统的望远镜,2004年建成。望远镜有效口径为50厘米、焦距4米,主要从事变源观测。

选择50厘米望远镜作为直播设备的原因主要有两点:第一、其指向系统是最新的,可以快速寻找目标;第二、其赤道仪系统也是最新的,可以实现高精度跟踪。可以提供高效、快速追踪。但也恰恰是它的先进性,导致了一个无奈的误会:望远镜跟踪目标时,由于科研级赤道仪精度及稳定性都很高,目标始终保持在画面中央,一动不动,以至于部分网友以为我们播放的是静态画面。无奈,在直播时,为了增强“直播感”,我们只能增加寻找目标的时间,并时不时地移动一下望远镜,以获得“动态”画面。

科研望远镜的观测时间宝贵,我们共计使用3小时,共观测了5组目标,首先直播的是灶神星,随后是狮子座三重星系(M65、M66、NGC 3628)。在直播画面中,M65清晰可见,另外两个星系隐约可见。第三个出场的是草帽星系M104,如一个毛茸茸的小球。第四个出场的是武仙座球状星团M13。这个引人注目的天体刚一出现在屏幕中,就赢得一片喝彩,因为它在50厘米口径的专业望远镜中实在太壮观了。由于专业望远镜解析力强,由数百万颗恒星组成的M13,在望远镜中呈现出的恒星,简直可以被一颗一颗分辨出来,犹如打开了宇宙的珍珠盒子。压轴出场的是小巧的指环星云M57,可以看到一枚蓝色的“小戒指”浮在宇宙中。

 

    日珥镜直播太阳色球层

本次活动的另一个特色直播是使用152毫米口径的日珥镜直播观测太阳色球层。我们日常所见的太阳光,几乎都来自于太阳的光球层,这是太阳大气最内层,其上还有色球层、日冕层。使用日珥镜,可以看到太阳光球层上的黑子,以及色球层上的日珥和暗条。这些现象的出现与太阳磁场活动的强度密不可分。与使用普通天文望远镜前加巴德膜所观测到的太阳不同的是,日珥镜中的太阳是红色的,很像一个通红的大火球,还可见日珥、暗条等色球层结构。当天使用了QHYCCD168C探测器连接日珥镜,网友看到的太阳图像,正是来源于此。

 

业余顶级配置天文望远镜拍摄星空

深夜是天文爱好者们忙碌的时间,能够使用顶级配置的业余天文望远镜拍星是本次活动安排的重头戏。为了保证学员有所收获,在器材厂商的支持下,我们架设了多套望远镜系统,其中用于望远镜拍摄的系统有四套:第一套是Sky-Watcher EQ6R赤道仪配合裕众130APO PRO OTA天文望远镜,第二套是Sky-Watcher HEQ5赤道仪配合Sky-Watcher BKP130F5反射望远镜,第三套是高桥EM200赤道仪配合锐星107PHART望远镜,第四套是国产最新赤道仪配合APM140APO望远镜。还有一套是Celestron AVX赤道仪配合65Q望远镜,以及QHY22相机。活动采用分组教学的模式,由各个导师指导示范。在两夜的活动中,很多学员都得到了自己亲手拍摄的天体摄影作品。

 

    天文摄影论坛

本次活动,不仅安排导师与学员的拍星指导,也在活动最后安排“天文摄影论坛”环节,去探讨天文摄影的本质、探索天文摄影的未来。探讨意义、探索未来就不得不先追溯其来源。天文摄影从科学走来,未来将要走向何处?这是每一个天文摄影师都在求索的问题。天文摄影师所追求的极致与卓越,看起来是“不断升级的设备”“大量时间的累计”“挑战技术的极限”。实质上更重要的是“探索和发现”,可以是新地点的探索、新自然现象的纪录、新技术的应用、新设备的研制。天文摄影来源于科学,也必将回归于科学。未来天文摄影的趋势,是宇宙这座山峦的巅峰,是“科学与艺术”的汇聚之处,其“艺术”在于美,其“科学”在于发现。但是,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,更重要的是这种感受的分享,是浩瀚无垠的宇宙带给我们的奇异恩典与无限惊喜。

 

期待再聚

本次三天两晚的直播活动,共有20万人次在线观看、互动参与。通过利用科研设备拍星、与科学家对话等环节,使得公众了解、理解天文学家在做什么、我国的天文成就与成果有哪些、天文学的意义是什么等等,使得公众在了解天文学家的工作与意义后,更加感兴趣于天文探索,从而支持天文科研事业。

责任编辑/孙媛媛

2